首页

品丝论坛

时间:2025-05-29 23:00:20 作者:南方强降雨趋于结束北方暖热持续 月底中东部大范围降雨降温来袭 浏览量:22728

 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(5月29日),南方今年来最强降雨过程趋于结束,气温开始回升,北方的晴热天气仍将持续。月底前后,随着新一轮降雨和冷空气的发展,南方大部将迎来明显降雨和降温,北方持续多日的暖热天气也将暂歇。

  今日南方降雨趋于结束 月底新一轮降雨来袭

  自5月27日起,南方今年来最强降雨来袭。昨天,此轮降雨过程进入最强时段,江南、华南多地现暴雨甚至大暴雨。监测显示,昨日8时至今日6时,浙江南部、福建北部和东南部、江西中部、广东北部和南部沿海、广西北部和南部、贵州西南部、云南西部和中部、海南岛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暴雨,云南中部、广西南部、广东南部沿海、海南岛北部等局地大暴雨。

  今天,南方降雨明显减弱。明天,南方多地降雨停歇,但华南沿海等地仍有可能出现分散性强对流、强降雨。

  中央气象台预计,今天,华南大部、台湾岛及西藏东南部、西南地区南部、西北地区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,其中,福建东南部、广东东北部和南部沿海、海南岛东部、台湾岛北部、西藏东南部、云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。

  明天,内蒙古南部和东北部、黑龙江西北部、西藏东部、云南西部、青海南部、甘肃南部、陕西西南部、重庆、四川北部、湖北西南部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,其中,西藏东南部、云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。

  后天至6月2日,中东部新一轮降水过程来袭,南方多地将现较强降雨,降雨核心区域较此次将有所北抬,或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沿线以及江南北部等地。其中后天,西北地区东南部、黄淮西部、江淮、江汉、江南北部、川西高原北部、西藏东南部、云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,其中,西藏东南部、云南西北部、湖北东部、安徽西南部、河南东南部、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。

  中国天气网提醒,今天南方强降雨虽明显减弱减少,但次生灾害具有一定滞后性,仍需提高警惕。后天起新一轮降雨过程开启,强降雨落区将与目前这轮降雨过程有所重叠,土壤含水量易饱和,需加强防范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,公众请关注预警预报信息,避免前往山区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带。

  北方暖热即将告一段落 南方气温起伏不定

  今天,北方大部的暖热仍将维持,华北大部最高气温可达30℃以上,局部地区将接近或达到35℃高温线,东北部分地区气温或创新高。明天至下月初,随着冷空气和降雨来袭,北方将自西向东陆续降温,暖热天气暂歇。

  明天,西北地区东部多地将率先出现8到14℃的显著降温,像银川,今天最高气温还可达31℃,明天就只有22℃。不过,尚未受到冷空气影响的东北地区暖热仍将升级,哈尔滨、长春、沈阳都将创今年来气温新高。后天,华北大部的暖热也将缓和,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降至25℃左右。

  南方的气温走势则会与降雨密切相关。今明两天,伴随降雨停歇,江南等地的最高气温将攀升到30℃左右;后天至下月初,随着新一轮降雨发展,南方大部气温又将逐渐下滑至25℃左右,局地甚至会降至20℃出头。像杭州,明天最高气温可达30℃,6月1日又将降至仅21℃。气温起伏不定,公众请适时增减衣物。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湖南汨罗客货邮“融”出乡村振兴新动能

塔尔萨国家气象局办公室的气象学家科布称,龙卷风摧毁了沿途电力线,导致一些城镇断电。巴恩斯达尔上个月也遭到了龙卷风的袭击,但6日的龙卷风更强。

【两会30秒】商务部部长王文涛:中国将推动放宽电信、医疗等领域市场准入

除了技术攻关,自动驾驶走向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,其中的关键,便是要加快相关的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。据了解,目前,我国还没有在全国层面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立法,更侧重于实施地方“先行先试”策略,探索自动驾驶的商用政策、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。

古村焕发新活力 在“晋商故里”邂逅诗意与乡愁

睡眠经济是指睡眠质量差或失眠等人群所造就的需求经济。记者20日在某购物网站看到,从床垫、枕头到眼罩、耳塞,各种助眠产品层出不穷。家居家纺品类产品中,“有助睡眠”成为热门词汇。以助眠音响为例,可通过播放风声、雨声、海浪声等白噪音,让人放松身心、提高睡眠质量,不少店铺销量上万。

现实残酷,世俱杯“奶粉钱”尚无着落

朱水涌强调,嘉庚先生的这份爱国为民的情怀与中国共产党“为人民谋幸福、为国家谋复兴”的初心使命是完全契合的。他讲到,1940年嘉庚先生到了延安,中国共产党的“延安作风”深深触动了他的心,并指出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!”嘉庚先生选择了跟随中国共产党,从此他积极带领华侨支持抗战及参与新中国建设。

9月6日央行开展141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

核心技术之于互联网,如同秘制配方之于美味佳肴、独门绝技之于武林门派,决定前途命运,影响生死存亡。核心技术一旦受制于人,就如同在别人的墙基上盖房子,势必埋下重重隐患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